近日,大运的锔由作家韩静慧长篇小说《锔盆女孩》改编的河边孩同名音乐剧在北京物资学院运河大剧场亮相。音乐剧优美的盆女歌舞和唱词,把观众带到了700多年前的大运的锔大运河畔,来自草原的河边孩女孩赵吉儿面对苦难时的顽强善良和坚韧,古代运河边老匠人精益求精的盆女工匠精神,让现场的大运的锔观众无不动容。
“《锔盆女孩》这部音乐剧改编自同名小说,河边孩小说与大运河文化遗产修缮保护利用的盆女出发点不谋而合。读者在优美的大运的锔故事中既学习了历史、又了解了大运河的河边孩文脉。这本书和这部音乐剧就像一把金钥匙,盆女打开了元代大运河历史风貌的大运的锔大门。”大运河文史专家任德永说。河边孩
韩静慧也在现场观看了音乐剧的盆女首演。在小说中,赵吉儿是元代大德年间的一个普通少女,和母亲到元大都寻找父亲。为了活下去,母女二人去船上打工。在搬运瓷器的过程中,母亲失手打碎了贵重瓷器。赵吉儿在兜着瓷器寻找锔匠师傅的过程中,下定决心去学习这门手艺。最后也正是因为学到了这门手艺,才为自己赢得了尊严。
韩静慧说,为了写好这本书,她深入了解了元代大德年间的政治制度、人文环境,以及当时的风土人情、民俗文化,老通州城街道布局等细节。因为小说中赵吉儿母女进入大都后的第一站就是积水潭,木匠赵庆是元大德年间到元大都修水闸的,但至于赵庆在哪个闸工作,母女俩并不知道,于是一路寻亲到通州的漕运码头。
为了准确地搞清楚二十四闸到底在什么地方,韩静慧从通州码头出发,一路寻找。“我是个认真的人,既然想写就要尽量贴近历史,尤其是地名。虽然是文学作品,但因为涉及到运河,地名最好准确一点。”韩静慧说。
今年7月韩静慧在电台做节目时,主持人问她:“大运河是如何成为你小说故事背景的?”韩静慧回答:“运河是水上的瓷器之路,运河边的人民依靠运河而生活,其中一部分是依靠卖瓷器、运输瓷器、搬运瓷器而生存的,随着瓷器的兴盛自然就演变出一种职业:锔瓷匠人。另外我就生活在大运河边,常常沿着玉带河(玉带河西街)到运河边转悠和锻炼,有一天在夜深人静马路上没有行人的时候,我竟然神经质一样将耳朵贴在地面上,想倾听地下流水的声音。因为这条路在1986年之前还是通州城的护城河,后来城市改造才变成了路。虽然我听不见马路下面的水流声音,但我满脑子浮现的都是这条河围绕着通州城慢慢流动的优美身姿。”
韩静慧说,彼时她仿佛变成700年前的古人,“融入运河边各种装束的人群之中,和他们一起看百船聚集,千帆竞泊的古代运河盛景;听纤夫拉船时那种生命的呼喊和铁锚的撞击声;听岸边歌台酒肆传出来的民间歌曲;再走到西海子看燃灯塔,和塔上的风铃对话……大运河两岸的所有一切都自然流泻出来,所以大运河无法不成为《锔盆女孩》的故事背景”。
无论是《额吉和罂粟花》中善良隐忍、甘于自我牺牲的额吉,《摇摆不定》里那个坚强勇敢、冲破世俗眼光的知识分子诺敏,还是《锔盆女孩》中执着顽强、用手艺活儿赢得尊重的赵吉儿,韩静慧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都有着自尊自爱、独立自强的性格,这和韩静慧自身的成长经历是无法分开的。她笔下的女性人物更像是她不同成长时期的缩影,而她也想通过故事让更多的女性成长为坚强果敢、勇于担当、独立自强的人。
夏日傍晚,微风吹拂,掠动平静的大运河水面,泛起层层涟漪。从东岸向西眺望,瑰丽的晚霞映入眼帘,朵朵红云在天光中变换形状,如梦似幻。燃灯塔像婀娜的女子,矗立在大运河畔,见证着因水而兴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发展。而大运河的通达天下,燃灯塔的声声铜铃,正一点点浓缩在韩静慧的一部部作品里。
翟祚珩 中青报·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小萱 记者 周伟 来源:中国青年报
(作者:企业文化)